株洲新聞網3月2日訊(記者 李維熙)今天上午,株冶集團搬遷改造拆除工程正式啟動,煤氣發生爐生產系統和硫精礦綜合回收處理系統兩廠房開始進行拆除作業。
根據株冶集團清水塘地區搬遷改造總體計劃,株冶在今年3月啟動有序關停工作,到2018年12月份關停全部產能,全面退出冶煉生產。具體安排分為3個階段進行,2017年3月至年底,關停拆除煤氣發生爐生產系統和硫精礦綜合回收處理系統;2018年1月至8月,關停拆除關鍵綜合回收系統;2018年7月—12月,全面關停剩余部分系統。
株冶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偉清介紹,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一直是株冶的發展總思路,近十年來投入了30多億元進行技術改造。2014年,清水塘地區被列入全國21家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第一批試點地區,省、市政府提出5年內搬遷完成清水塘重冶化企業的要求,株冶將力爭在3年內,實現轉移后新的銅鉛鋅生產基地和株洲地區轉型項目的有效落地。
拆除中的株冶部分生產設施
【相關鏈接】被拆除系統的前世今生
1、株冶煤氣發生爐生產系統
株冶煤氣發生爐生產系統作為二次轉換能源裝置,1967年建成第一臺煤氣發生爐,到1997年增加到12臺套3ΑΠ-21型煤氣發生爐,年生產能力達到2.5億立方米。生產的混合發生爐煤氣主要供株冶冶金爐窯的點火升溫。煤氣站內設施包括:儲煤和給煤系統、主廠房、加壓機房、水泵房、沉淀池、冷卻塔、配電房等。株冶煤氣站建筑面積12000多平方米,占地20000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達2千余萬元,人員配置90多人。
株冶煤氣站高負荷生產時消耗原煤4萬余噸/年,生產煤氣3.5億立方米/年,同時產生廢煤渣8000余噸/年、燃燒后排放二氧化硫800多噸/年。2009年以來,株冶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推行清潔能源的應用,采用天然氣逐步取代工業煤氣作為節能減排和二氧化碳減排量(CDM項目)的重要項目之一。
2、 硫精礦綜合回收處理系統
硫精礦綜合回收處理系統總投資650萬元。年處理能力20000噸硫精礦生產線,年耗電量600萬千瓦時,加上蒸汽、水等消耗,總能耗成本近千萬元。